為何餐飲那么難做,卻總有人還激情滿滿的過來觸碰生死線?
餐廳的平均壽命已經(jīng)縮短到了400多天,餐廳倒閉率高達70%以上,但卻擋不住人們對于開餐廳的熱情。
但結果與之前所想的開著車子、揣著票子衣錦還鄉(xiāng)的夢幻場景大相徑庭?,F(xiàn)實是走在了開店后轉讓,或死死苦撐后轉讓的不歸路之上……
其實,大多數(shù)失敗的餐廳有這3個特征!
一、算賬太簡單,認為餐飲行業(yè)是暴利
在開餐廳前,很多人都認為餐飲行業(yè)是暴利。簡單一算賬,一天即使是賣1000元,還能賺個7/800元,除去水電、人工,月入萬元不成問題。
謹慎一點的會去考察市場:誰家在某個市場做了5年,誰家在那條街開了3年,營業(yè)額普遍都是1000多元左右,高的時候2000元。開了那么久,不賺錢早關了。
簡單的算賬,簡單的考察讓他們心神向往,說干就干。找鋪面、學技術、找加盟,最終開出了店。
開業(yè)后和想象差太多,別人能做1000多,自己只有3/400元。都說生意是守來的,可耗下去除了房租、水電、員工,怎么算也堅持不下去。
開店久了,一些真相才浮出水面。
比如,開店5年的,房子是自己的,根本就沒房租壓力;開店3年的,老婆和自己就是員工,不請人、年中無休,賺的就是點人工錢;開店2年的,家里根本不差錢,老公擔心妻子在家呆廢了,不是打麻將就是去逛街,花錢給她找點事做,人家根本不為賺錢而來。
于是乎,就有那部分人交著比別人高不知多少倍的房租,或者請了幾個人做本該屬于自己的活,迷迷糊糊的走上不歸路。
因為,他們在開店前,根本不了解那些“有歷史”的店面,能夠開下去的真是原因。
二、靠總結別人的成功經(jīng)驗開店,盲目自信“老子天下第二”
這一類人往往與餐飲行業(yè)有著或多或少的接觸,而更巧的是他們還聽說過許多開店成功的案例,而這些案例中,故事的主人公之前往往都是“小白”。
憑著自身練過“功夫”,又加上小白也能成就傳奇的勵志故事,讓他們渾身熱血。他們相信自己可以開出更好的店。
但世間卻有那么幾句話:光腳的不怕穿鞋的;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;淹死的都是會水的。
將別人的成功總結成經(jīng)驗,憑著這些經(jīng)驗指導自己開店。殊不知,自己總結的經(jīng)驗卻有所偏差。
看見別人開了粉色店,成千少女趨之若鶩,可自己在社區(qū)的美食街開個粉色店,只是顏色就讓許多人不敢靠近,被想成了那“啥啥區(qū)”。
照搬了以前店的所有產(chǎn)品,味道八九不離十,但顧客總覺得一般。細細去琢磨,成功的品牌外面都有一層“光環(huán)”,就那品牌效應也能給口味增加3分。
比如茶飲店,看見別人家果茶還用果醬,自己的產(chǎn)品杯杯都是現(xiàn)萃加水果,拒絕使用食品添加劑。可殊不知所服務的人群對比果醬茶高出2倍的價格少有接受,更重要的是口味今天、明天、后天,永遠不一樣。
知道那些好喝的水果茶制作的秘密,才知道自己只是“井底之蛙”,老子天下第二只是一場夢。
三、太懶了,只在餐廳附近的菜市場找食材
“附近的菜市場都跑過了,他們的XX最低價都是5元錢!”
很多時候,當你將附近跑遍去尋找價格更低的原料時,你的競爭對手卻跑到離店面更遠的各大蔬菜批發(fā)市場去進貨。價格往往低一半,這是許多人不敢想象的。
不少進入餐飲行業(yè)的人,都認為自己用菜量大,在附近某個菜市場進貨就可以,畢竟已經(jīng)比零售便宜了很多。
但正是由于新鮮蔬菜的用量越來越大,為了保證質量與成本,一些餐廳老板會前往蔬菜批發(fā)市場尋找食材,不僅比市場便宜還更新鮮。
一些在三、四線城市發(fā)展的本土品牌連鎖老板,為了讓自己的幾家店或十幾店降低成本,往往凌晨前往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大市場去拉貨,再將這些食材分配給門店。
他們的利潤就是在別人休息或省時、省力的情況下,一點點積累而來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能用這些更新鮮、更優(yōu)質的食材制作出更有品質的產(chǎn)品,攢足人氣。
餐飲行業(yè)市場很大,2018年中國餐飲企業(yè)收入達到4.27萬億。想要在這龐大的市場中弱水三千,獲取一瓢后走上衣錦還鄉(xiāng)之路?還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般的踏上不歸之路?
最終取決于你對你的店付出了多少,對市場又了解多少。
(本文素材來自網(wǎng)絡,侵聯(lián)刪)
上一條:餐飲人這樣發(fā)朋友圈,不僅不能引流,還令人反感!
下一條:數(shù)字化滲透小吃行業(yè),如何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爆款? |
返回列表 |